« 《蜗居》图书销量现奇迹北京CRD图书博览会 »

图书出版何时回归阅读的本真

   又到岁末,图书市场令人眼花缭乱。各大书店以“贺岁”“献礼”“盘点”为名的图书接踵而至,各类的畅销书令人目不暇接。

1、一部图书尚未写好,网上便盛传此作的“佳话”,一会儿称作者构思如何巧妙,一会儿又说作者语言多么精美。溢美之词绵延不绝于论坛社区、博客空间,甚至有知名学者或评论家站出来,一本正经、浓墨重彩地“极力推介”。

    五花八门的研讨会一波接着一波,一浪高过一浪。如果作者是女性,常会被冠以“知名美女作家”名号。策划机构将未杀青的图书后事均已“料理”完毕,就等图书付梓后,戴上“知名大奖”帽子或“最畅销图书”桂冠。在各种八卦和噱头中,形式远胜内容的出版物,冲击着读者无奈的眼球。

     炒作的成本费用当然要转嫁给购书者。一些图书出炉后,策划者又在营销渠道上大费心思,将图书以很低的价格出售给图书销售网站和销售商。后者自然要为其进行新一轮包装,将卖点扩大化,在排行榜上为其大做文章。

2、跟风之俗,从影视圈到出版圈,无不盛行。流行和火爆的符号总是被用来进行挖掘,且不顾其含金量和信息价值。金融危机影响下,创业成热门话题,一系列“创业指南”层出不穷、翻来覆去。人物传记、创业案例在图书市场风靡一时;企业管理、商战小说备受追捧。
      在经济利益驱使下,大量CV专家(ctrl+c、ctrl+v)“编著”的图书流入市场,只不过是将他人之成果进行重新排列、简单组合而已。这不得不让人思考。大批刚走出校园的“80后”“知名作家团队”,出版作品一二,便大言不惭地无所不谈、无所不说,俨然已升级为“专家”,趁着小小名气,一些如何做人、如何做事的图书便在一夜之间被生产出来。一些未曾出书的人以极其不高明的手段抄袭拼凑。浮躁的心态犹如当下的流感病毒,在人群之中蔓延。
3、图书货架上最多的图书无外乎生活健康类和职场竞技类。就连小说等文学作品,也以官场、职场类最火。相比之下,那些给人理性、思辨的艺术、哲学、文化类人文读本已经很难登上畅销榜。

     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,“心灵之学”为“利益之学”让路。所谓畅销,所谓震撼,所谓冲击,只不过是某些现代教育商、传媒商、学术商等制造的掘金神话。笔者不禁质问:这种以市场为第一目的的“生产链”究竟打造了多少精品?海量信息时代为图书出版创造了温床。看着很多草根作者一夜成名,诸多观者早已坐卧不宁,期待成为下一个红人,习惯性地浏览各种读书网站,畅销榜依旧杂乱无章。
    转自中国文化报网站
http://www.ccdy.cn 有删节。

发表评论: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